close
一直以來我相當喜歡閱讀與蒐集設計相關的中文著作,許多早期(民國60年代)與近期的中文設計書籍都在我的書架上收藏著。跟許多設計師不一樣的習慣是,我不太喜歡買一些很貴重的外文作品集書來蒐藏,反而像一些充滿文字的外文書,是我早年喜歡購買的對象。雖然我自己英文不太好,也幾乎沒有完整的看完這些外文書,但裡面收藏的知識卻是我一直以來希望能夠碰觸的殿堂。當初之所以買下他們也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圓夢,不過至今仍只是夢想。
早年設計書籍多半出由學校老師將國外的著作進行翻譯,翻譯的目的美其名是要讓學生有教材,其實為了升等,賺點微薄的版費應該是主要的目的。後來教育部似乎取消了這種獎勵,老師們只好將升等的著作,權充設計書籍拿來在市場販售。不過極少數用心的教授,確實出版了一些經典的教科書,而且是自費出版,在早年設計書籍匱乏的年代,確實解答了許多設計學子對設計的疑惑。
說到這,不由得要先抱怨一下現在設計學校的老師們。設計這們學門在台灣也算發展多年了,連博士班都成立了好幾間,但台灣至今仍未出現幾本有國內老師所編撰,像樣的設計教材。老師們整天做國科會研究,忙升等著作,可未有多餘的時間好好的為學子們編撰幾本像樣的教材。想當年看到遠流新聞館系列書籍時,可讓我著實羨慕那些傳播科系的學生,有這麼一群用心的老師為他們整理了許多的知識。
最近5年,出版界出現了出現了出版設計書籍的風潮。哪像我早年要從藝術書類中,尋找被藏在最角落的設計書。如今一下子分門別類數個設計類書架,有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甚至還有設計概論。
我想這樣的風潮,應該要拜數位時代雜誌鋪天蓋地宣傳之賜,設計人一下變成新貴(註),不只人人羨慕,還說年薪百萬。台灣島上的學子每一個都想了解設計是什麼;還有許多"喜歡畫畫"的社會人士一下子彷彿也獲得救贖,急欲想藉由設計書籍,想開發或是想妄那個被埋沒的天份。不過當細細閱讀這些設計書籍,其內容多半還是停留在入門階段,可以明顯發現主要的目標市場是針對學生。
這樣的現象有兩個意義。一是學生是買書的銷售大宗,討論的太深入沒有市場。二是現職的設計人員不需要新的知識,不需要看書。
實際想想也對,現在設計科系有多少,學生數量幾乎是以前的數倍,而會買書的人,學生當然是大宗。當然商人畢竟是商人,有利潤才會有交易。只是有趣的是,這彷彿是一場安排好的大戲。早就知道不會有現職人員不會買書,所以炒設計的題材多半以創造設計夢為主題,然後出書賺取利潤。
現在設計產業的現況,每一位設計從業人員都非常清楚。媒體的設計熱潮,並沒有出現在設計產業上(註)。相反地,現在的設計產業,異常蕭條更勝以往。看來當設計的價值在學生處被抽取都一滴都沒有的時候,我們才會驚覺:阿!!什麼都沒有了。
 
註:
1. 以前上104這一類的找工作網站,要找工業設計的工作,你得要從機械工程,或是其他研發裡找到工業設計的職缺。為此我還寫信給他們,希望可以將工業設計放到藝術設計類別。不過現在會放在這個類別應該也跟我沒有什麼關係,應該還是要拜變成新貴之賜。
2. 現在上104搜尋工業設計的工作,你可以發現在台北市部份只剩下3頁了。
 
 
 
設計書市場 土洋爭鳴
2008/08/21
文/鄭秋霜

 

台灣設計類書市場上演「土洋大戰」,翻譯書與本土設計類書籍同步成長,透露出設計書籍方興未艾的趨勢,不只擴展台灣人視野,更在設計造型、觀念等各方面帶來滋養養分。但設計書系進入門檻不高,如何切入抓緊人心的主題,累積到位的特色實力,將關係出版社能否在此競爭愈形激烈的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深度到位 拚高下

 

誠品敦南店人員觀察,近年來,台灣推出設計相關書籍的出版社愈來愈多,除了有些中小型出版社已鎖定設計為出版主力,成為設計創意類的專業出版社外,大型的綜合出版社也不時推出零星的設計類書籍,雖然不見得自成一系列,但大型出版社因擁有較好的條件取得授權,偶爾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代表作。

 

看好這股設計類書籍持續發威的長銷趨勢,出版社多半採取土洋雙管齊下方式,推出有潛力的國內外設計書籍。 ................................................

http://eclub.udn.com/mag/eclub/storypage.jsp?f_ART_ID=167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 兆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