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篇報導是我在2003年接受自由時報訪問時為其所寫的稿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網路上看到這位記者將這篇文章放在他的部落格上並加了註解,我覺得有趣也將他的註解放上供大家參考。
  
狐註:這個大展的腳步,我跟了五六年了。五六年後終於才遇上一個真誠吐露的受訪者,而且不誇不虛,內容有料地給我一大堆回應。這個業界很討厭台灣媒體不分究裡,只用收入跟明日之星的眼光崇拜他們沒天沒日的工作。所以我本來要寫一篇綜合報導,因為這傢伙吐得好,我又加寫這篇特別報導。感激我的上司給我空間,全部照刊了敢言(只是編輯不查又把上下次序刊倒了…)我只貼這篇感言,他們之後在園區到處傳閱。原汁原料還是最好…2006/1/24
 
 
本文: iF 國際設計大獎的獲獎背景與省思
 
台灣電子業名號響亮,但是國際上闖出的知名品牌卻有限。很多歐洲資訊專家喜歡問,台灣的創意與能力,早就足以拋棄代工形象,創立自有品牌,但卻遲遲不跨出這步的問題在哪裡?從此次德國工業論壇設計獎來看,台灣獲獎之多,設計能力更是大大博得國際認同。台灣業者反映出品牌與代工之間的選擇,是成本與市場的問題。

從寰宇探索到焦聚台灣,台灣本土設計師在國際經驗之後,對「台灣設計」如何進軍國際也很有看法。關於台灣電子產業的國際合作與未來發展之路,代表大眾電腦接受本報採訪的設計師麥兆昌這麼細說從頭。這些台灣與國際接軌的背景之路與過程體認,非常值得各界省思。

麥兆昌表示,大眾這次兩台得獎機器的開發緣起,是在當初國際大廠英特爾找一堆台灣的手提電腦代工廠談,希望針對「白牌」市場,搭配其最新專為筆記型電腦所開發的CPU來開發一台手提電腦。當時雙方有意合作的台灣廠商只有大眾與華碩。英特爾之所以選擇二線廠商進行合作案,主要是希望透過「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先在一些地區性品牌推出新產品,迫使國際性大品牌採用這些產品,如此讓新產品的主導權不至於落於國際大廠的手中。

英特爾認為白牌市場操作起來,要比直接與國際大廠合作辛苦得多,因此想找一個設計能力強的設計公司來協助這些OEM廠商開發產品,IDEO就在這個情況下進場。這也是為什麼大眾與華碩各有一台「迅馳」機器出自於IDEO的設計,只不過大眾從來未對外宣稱重金禮聘IDEO的協助設計。

麥兆昌描述,和IDEO合作是一項令工業設計部門興奮的事情,這是全美甚至全球頂尖的設計公司,大眾設計群非常期待,看他們究竟會設計出什麼樣的產品。但是他事後想想,認為那種態度錯失了一次可以與IDEO深入合作的機會,因為當時雙方並沒有與作充分的溝通。台灣方面只是抱持著「欣賞大師」的興奮心情,除了回答一些IDEO所提出的問題,並由機構人員提供了一份針對此次新產品所設計的內部零件配置設計圖,交由IDEO進行外觀設計的工作之外,就只是靜靜的等待結果。

結果麥兆昌說,當第一次看到他們所畫出來的設計圖,確實蠻令人失望的。他們共同的感覺是:這樣的設計竟然需要如此高昂的設計費,那還不如我們自己設計!由於這款設計為了達到外觀最薄的目標,所採用的零件都是最薄昂貴的材質,就以CD-ROM來說,當時這款薄型的零件根本還沒量產呢!

為避免風險,公司決定由工業設計部門同時設計一台「用料便宜」的機種,另外主推低價市場,這款機器也就是後來得獎的MB03。這款機器後來由聯想公司銷售,也就是後來為什麼將機型改成聯想的型號Y360。大眾很感謝聯想願意買這台機種,否則這款產品也會胎死腹中。

不過後來的細部設計方面,大眾就對IDEO改觀了。他們有機會跟一位來台灣的設計師直接接觸,不但進而瞭解到IDEO的運作情形,也感受到身為一個工業設計師面對機構人員的態度應該是:堅持,討論,尋找妥協點或繼續堅持。在一連串衝突與妥協之後,所完成的外觀模型確實讓人驚豔,原本毫不起眼的概念圖終於「躍出圖紙成為相當精緻的產品」。

不過好戲還在後頭,就在大眾運用IDEO對機構人員的「震撼教育」餘溫猶在時,該公司部門內鄭嘉雄協理操刀設計了這款MB03,外觀精緻且在結構上創新,當這台機器完成到外觀模型的時候,大眾就向英特爾展示了自家的設計。英特爾看完驚訝地表示:「早知道交給你們自己設計就可以了嘛!省得我們花這麼多錢...」

麥兆昌認為,很多台灣的設計師在實力以及眼光上早就有了國際水準,但是為什麼我們的設計一直無法躍上國際舞台,他認為這是「土壤的問題」,因為我們所面對的市場很難將這些品種優良的設計師培養長大。他舉出一個銷售的現實,也就是IDEO所設計的這款機器雖然獲得IF大獎的肯定,但在市場上的銷售卻未如預期。這個現實反映了一件事:好的設計並不一定就是賺錢的設計。

麥兆昌補充說,當然銷售不如預期的原因可以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買家大多是經營低價產品的品牌,這些當地品牌就是用價格來跟國際大廠一搏。這台MB02使用鋁鎂外殼,在搭配許多昂貴的零件後,售價上雖然已經做到與同品質機種的相對低價,但是對銷售廠商來說仍不夠低。以他們一向的品牌知名度,要說服消費者相信「他們是以國際品牌的價格,買到品質更好的NB」,就發生了市場現實上低價位取好者的「信任困難」。

品牌代表品質,這正是品牌的魅力。但是這並不代表自己經營品牌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麥兆昌所謂的土壤是:台灣缺乏可以讓自己發揮設計的市場,也就是「相信台灣的設計是高價值的市場」。因為一直以來,台灣獲利最大的市場主要先是靠量,再搭配質所經營出來的。也就是先有量才談到質,而不是先有質才有量。所以台灣的設計師即使設計出好的產品,在找不到願意掏出多點錢買東西的客戶生態下,他相信即使自創品牌仍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麥兆昌不是很認同許多台灣的設計師動輒認為,就是因為自己所在的公司一直作OEM或ODM,造成他們沒有設計舞台,只能淪為作外國設計的代工。如此視自創品牌為「設計的救贖」,他認為是一種尋求烏托邦的心態。大眾的工業設計部門知道自己拿到的是什麼牌,他們之所以會去參加設計比賽,就是要向公司內部以及客人證明,他們是具有國際設計水準的團隊,讓其業務人員在拓展市場時可以向客人驕傲的說:「放心的交給我們吧!我們的設計團隊曾經獲得國際設計大獎喔!」

這樣的獲獎不但對外有利形象,對內同樣也發生正面效果。麥兆昌說設計團隊不希望業務接不到訂單,就直接推卸責任,責怪工業設計不好。大眾的策略是希望幫助業務人員經營出一群客戶,不但願意多付一些錢來買他們的產品,甚至在價格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還依然願意選擇大眾。麥兆昌認為,唯有成功的一連串從自己、公司內每一個人到客戶,一直到客戶的消費者都願意選擇他們的設計,這樣設計才會越走越好。

麥兆昌說,如果連公司自己的人都認為別人的設計比較好,或是老闆認為應該找一個外國設計師比較好,在這種沒有辦法說服自己的情況下,要怎麼說服其他人「相信該公司的設計」呢?

麥兆昌表示,過去會參加設計競賽的廠商多半是自有品牌的廠商,像宏碁、明基、華碩等,大眾參加的另一層意義就是要告訴大家,作OEM、ODM廠的工業設計人員不一定只會作設計代工,只接大廠的設計圖做一些小改款的動作,或是明明是自己設計的東西,卻只能作個幕後的無名英雄,掛上別人的品牌,讓別人對媒體吹噓這是自己的設計。像MB03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眾獲得了IF以及G-mark的肯定,讓客人同樣沾光,因為這是一場千里馬與伯樂的最佳合作例子。

大眾積極將這個訊息散播出去,是希望鼓勵同樣在OEM與ODM工作的設計同業,希望他們可以勇於將設計推向國際舞台,他說「很多人設計得很好,只不過沒去參加比賽罷了」。遠景來說,麥兆昌希望大眾的工業設計部門可以像IDEO一樣,能夠幫任何客戶做出好的設計。他們要作的定位是在設計品牌,而不是產品的品牌,他們要經營的是客戶之間的品牌形象,而不是消費者之間的品牌形象。

麥兆昌表示這就是國際分工,他們的客戶知道自己的消費者需要什麼產品,他們就是幫助客戶設計、生產出他們要的產品,就像IDEO幫他們設計產品一樣。所以大眾目前是把自己定位成「內部的設計公司」,他們會主動提出一些產品的構想讓客戶參考,事實上目前NEC一款在日本販售的電腦就是因為他們提出的構想而產生興趣,進而開發生產的。

麥兆昌說以往國際大廠與台灣合作,在產品企畫和工業設計的部分通常自己操刀,或是聘請設計公司代為設計。但是隨著台灣設計能力漸漸獲得肯定,加上經營成本的壓力,國際大廠也會要求提供外觀設計的服務,再根據ODM廠所提供的設計作局部修改,或是直接使用其設計,這對台灣的設計而言,就是一個機會。

為了因應這項新的服務要求,大眾開始作準備,他們明白必須更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加強創意生產,才能因應未來需求。短期方面該公司開始培訓設計群,讓設計師出國看展,參加德國、荷蘭短期培訓,以直接提升能力。長期計畫則是持續進行內部的創新設計開發專案,讓設計師可以先擺脫量產的壓力,提出創意,以增加獲取訂單的可能性。

另外,大眾也計畫與國外的設計公司運用workshop的概念一同來開發產品。去年運用了這項觀念,已經再度與IDEO共同執行了一項專案,這項專案對設計師的學習相當有幫助。

麥兆昌最後透露,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的肯定其實是一項壓力的開始,因為唯有持續獲獎,才能證明「他們的好並不是曇花一現」。很多台灣公司或設計公司號稱自己獲得設計大獎的肯定,多半是數年以前的事,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大眾不想讓「這項榮譽只能成為回憶」。唯一的方法就是繼續努力,得獎作證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 兆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